音乐的形式(Musical Form)或歌曲的构造

The term musical form (or musical architecture) refers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r plan of a piece of music,[1] and it describes the layout of a composition as divided into sections.[2] In the tenth edition of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, Percy Scholes defines musical form as "a series of strategies designed to find a successful mean between the opposite extremes of unrelieved repetition and unrelieved alteration."[3]

According to Richard Middleton, musical form is "the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work." He describes it through difference: the distance moved from a repeat; the latter being the smallest difference. Difference i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: how far, and of what type, different. In many cases, form depends on statement and restatement, unity and variety, and contrast and connection

(参看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usical_form

 

 

MusicalForm 001.jpg

请看以下图形里的两首歌分析例子:

 

MusicalForm 002.jpg

Copy from “The Enjoyment Of Music”, 11th edition, Kristine Forney & Joseph Machli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一首歌是绿袖子(Green Sleeves),歌曲形式(结构)是二元AB形。第一,第二行组成一个Passage(段落,相当于一个Paragraph),这段落的形式取个名为A 第三第四行,两行组成另一个段落,称为B。因为这一段落的音乐表达,走势,和弦都与前一个段落A有很明显的区别。所以整首歌称为二元AB形。若再细看A形(结构)段落是由两个相似的乐句(Sentence/ Statement)组成,只是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第三和第四小结不同,这不同称为变化(Variation)。若要细分的话,第一段可以写成AA。同样第二段可以写成BB 因为是由两个相似的乐句组成的。

如何判断是一个短句(phrase,乐(全)句和段落?

通常一个短句至少由两个或以上的小节组成。通常短句的最后一个音符会拖长。就像语言一样,如何判断一句话说完了没要看

1。停顿(逗点和句点)

2。句子的意思完了没有。

这口语的停顿相当于音乐里的拖长音或加上休止符。这短句是很容易判别。乐(全)句可以由几个短句形成,也可以单独就是全句。要分别一个全句是比较困难,要能够判断和感受音乐的走势和意境是否完整了。

《九儿》的两个小节就是一个短句,两个短句(四个小节)就形成一乐句。两个乐句(四个短句,或8个小节)就形成一个乐段。(这也是最普通。最简单的结构)。而绿袖子每一行就是一个全句,没有分短句。

JiuEr1.jpg

如果分析《九儿》这首歌的形式(结构),如上图,俺用不同的颜色框子来划分段落。红色框子和橙色框子是一模一样的旋律,就是A形式。问题是蓝色的框子是否能成为单独的一个乐段,B形式段落?若是可以,这首歌就是ABA形式。若是不行,那么蓝色的框子必须与紫色的框子合并成为一个段落,而这段落不可以称为B形式,而是变化的A形式。 前面说过只要主旋律有重复,即使每一次重复时都有些变化,把音阶跳高或低,加了许多变化音符,减去了一些音符,只要还有可以辨认(Recognizable)重复的(Repetitious)旋律存在,那个段落就称为同一个形式。

俺认为这首歌,只有A形式,没有B形式存在。因为蓝色框子的4个小节,构不成一个乐段!这像是一个“过渡”,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或音乐内容。

这样只有单一A形式的歌曲,可以称为Strophic Form。这种歌曲不断再重复A形式(AAAA),换上不同的歌词,是音乐发展最早期的产品,如部落民谣或山歌,常常就是突来的一段,不断重复旋律。所以这首歌给人的感觉就是还没完,或还没写完。也许是作曲者故意的,用来表示故事还没完,增加悬念。这一点没人能够断定是什么缘故。

为何要有A和B形式呢?

中国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的运用,西方的文学至少要求三段,开头,发展和结尾。即使是极短篇的小小品文,也从来没看过只有一段的文章。同样西方的乐理要求一首歌最基本的形式要有A,B形。A B要有关(Connection),但却规定要有迥然不同的形式。这是为了要形成对比(Contrast)。如一幅画有背景和主题,A是背景,要衬托出主题B来。A 形式的作用在布局或提问,B形式 的作用在收网或回答。A 形式的旋律变化通常比较平和,B形式通常旋律变化比较大,比较高亢。当然也有反过来的,如教会歌曲《我心灵得安宁》(It's well with my soul) 。传统教会歌曲通常都有副歌,副歌就是B形式的乐段。

结构复杂的歌可以是Compound AB形。就是每一个A或B里还可以分得更细的Aa和Ab。Aa,Ab定义为在A形式里分出来的(Subdivision)不同形式的乐段。还有一种形式是A,B,C,D,..,不断变化,没有重复的,和回旋曲格式ABACAD。。。重要的是要明白不管是BCD,代表的是有明显对比,迥然不同的乐段。

这首歌在结构上的等次其实是跟《青春舞曲》这首王洛宾收集的民谣一样,非常简单。可以不断循环唱下去。唯一不同的是这首歌,不断升一个音,若是从很低的音开始唱,大概可以重复唱6-8次。也就是把这首歌加长两到三倍。再不然,每次仅升半音,就可以增加一倍歌曲的分量。

当然,评论这首歌,还可以从西方乐理和弦进行来衡量。和弦的变化多,通常就表示音乐比较丰富。和弦的变化少通常就是单调的象征。诚然,这首歌的和弦变化也像《青春舞曲》一样,属于简单的。

《当篱下菊花又绽放》的歌曲形式分析

这首歌的形式是AABA形。碗叮当独唱的部分是A形,英豪独唱的部分为B 两人合唱的回到A。(http://bbs.creaders.net/music/bbsviewer.php?trd_id=1015263

DLXJHYZF_Anal1.jpg

A 形式与B形式有很大的对比(Contrast)却保持关联(Connection),并没离题。这一点很重要!有些流行歌曲也犯这种错误,A和B失去了关联,如李宗盛写的《最爱》。当年,这一首歌第一次在电视演唱时(首唱:潘越云),俺听了A段,非常喜欢。俺花了一分钟,倒了一杯茶回来听,发觉已经没了,换了一首歌。后来,买了卡带,才知道,原来这首歌的A和B是没关联的!在A形式当中,又可分成Aa和Ab。可以把A形式写成(Aa,Ab,Ab,Aa,Ab,Ab)

DLXJHYZF_Anal2.jpg